谢智明:推进装配式标准化,做敢“吃螃蟹”设计人丨新观念
前言
近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作为学术支持,佛山市环境设计协会主办、中国陶瓷城协办的“2022装配集成空间主题交流会活动“装配式建筑及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趋势交流会”在广东佛山举行。
活动当天,来自中国装配式建筑上下游设计院代表、企业代表、建筑室内设计行业设计师等百余位精英人士齐聚一堂,围绕装配式建筑和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共同展开了一场思想交流会议。基于此,新浪家居采访到活动发起人谢智明先生。
人物介绍
谢智明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IID-ASC)副理事长
佛山市环境设计协会(FEDA)会长
大木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香港/上海/佛山)首席创意设计总监
佛山市城匠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明威分院院长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
01
为什么做?
——经济、绿色、智慧、美观,盖房子、做设计,就像搭积木。
装配式,这个词近几年比较火,但它并不是最近才诞生的,只是最近几年才比较受关注。近年来,国家对装配式产业高度重视,以相关利好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趁着国家政策的东风,装配式内装近年来发展迅猛,盖房子做设计像搭积木一样的新理念,也逐渐被行业所重视。
装配式内装是一种全新的建筑装饰方式,更加的经济、绿色、智慧,美观,是传统模式的转型,更是建筑装饰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我国装配式内装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装配式内装是当前建筑装饰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将大大提升建筑装饰业的节能减排和生产效率,相信装配式内装在2023年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02
为什么是“他”?
——行业先行者,学术传播者,产业推动者,时代赋予的使命。
谢智明作品/SALOLEA展厅
设计行业代表着经济指标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状态的重要体现。而建筑装饰业的高速发展,推进了整个设计行业的同频共振。
作为中国设计行业先行者,谢智明从业20多年,他获奖无数,项目遍及全国,身份也从单纯的设计师转化成设计产业推动者(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佛山市环境设计协会会长)和设计学术研究与传播者(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
设计之外,他在众多设计组织任职,推动设计行业发展。
谢智明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也时刻关注行业的变化,而装配式内装是行业的创新,更是设计产业化的传承和发扬,是资源整合再造,更是不断探索未来新边界。
谢智明是学建筑出身,做设计对他来说,是有限游戏,追求的是获胜感。“以前,走过自己设计的公共服务中心、改造过的建筑空间,周围站满了看客,而我从他们身边经过,那时,我有的是自豪感!”
而现在,他认为,设计师的成就不只是获得了多少奖项,设计了多少作品,更多的是大众认同,行业的铭记所带来的荣誉感。进行装配式内装研究,这是一个无限游戏。“如果我的作用,哪怕只有一点点,加快了中国装配式内装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发展进程,我也会感到非常荣幸之至。”
谢智明作品/担凳仔展厅
03
怎么做?
——学会为平台,设计为源头,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标准化。
在设计市场越来越细化的今天,危机感和前瞻性,是谢智明这样拥有多重身份设计师的坚守。而在坚守中,他累并快乐着。
忙碌的谢智明总是行走在行业前端的道路上,他认为2023年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大跨越时代。“我们从2020年开始,就在思考装配式内装发展,以设计为源头抓起,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加强产业交流,缩短各自领域研究时间,通过学会平台,把标准和通用技术,嵌入起来,从而加快标准化进程。”
04
访谈实录
——对装配式内装思考的深度访问
记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设计领域的推动者,您认为国内装配式内装目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谢智明老师: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国家及各省已相继出台了装配式政策,新型建筑装饰工业化进程发展较快。
但整体来看,目前仍属于初级阶段,距离装配式内装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记者:装配式内装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有哪些?
谢智明老师:装配式内装理论上应该是“好快省”,但现状是“质量不一定好,进度不一定快,成本普遍高”,这也加大了装配式内装的推广难度。
我个人认为,装配式内装是工业化产物,是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多模式全面推进、协调、共同发展。装配式内装的难点在于标准化,要从建筑设计、生产制作、产品研发,运输配送、施工安装到验收运营进行标准化。
记者:装配式内装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
谢智明老师:装配式内装标准化,需要以协会为平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从设计端,工厂生产端,和施工端共同努力。
我们从2020年开始,就在思考装配式发展,以设计为源头,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加强产业交流,缩短各自领域研究时间,通过协会平台,把标准和通用技术,嵌入起来,从而加快标准化进程。
从四方面着手:
第一. 标准化设计: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一体化模数,BIM模型协同设计;验证建筑、设备、管线与装修零冲突。
第二. 工业化生产:产品统一部品化、部品统一型号规格、部品统一设计标准。
第三. 装配化施工:由产业工人现场装配,通过工厂化管理规范装配动作和程序。
第四. 信息化协同:部品标准化、模块化、模数化,从测量数据与工厂智造协同,现场进度与工程配送协同。
记者:装配式内装对产业升级带来哪些影响?
谢智明老师:对供应链的改变。过往的装修都是碎片化。而装配式内装是工业化,强调集成标签,通过设计,源头产品,制造业生产,施工的全过程打通,最终实现高品质内装工业化房屋,所以未来整个供应链更多是由碎片化到集成化的整装模式转变。
对设计模式的改变。传统建筑装饰都需二次规划平面及功能布局。装配式内装是逆向设计思维,以C端最终的使用场景为始,从人性化,功能性角度考虑,特别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涉及康养系统。还有旧房改造,涉及厨卫系统和收纳系统等。
对产业升级的改变。发展装配式内装提高完善各项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等,应用数字化、新材料等科技手段,不断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就会倒逼产业升级。
记者:哪些企业可以率先进入装配式内装,分得一杯羹?装配式内装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谢智明老师:装配式内装门槛很高,不是很多企业可以进入。首先要是行业头部品牌,集团化企业比较有优势。装配式内装的起步阶段都在烧钱,因为它不会很快见利益,主要包括,研发成本,试错成本,测试成本和市场调研成本等。
很多人知道装配式内装是未来发展趋势,现实却不愿意踏入,还是单品思维模式,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愿意打破行业壁垒。其实,有实力的企业,越早进入装配式内装越有优势,装配式内装是系统思维,闭环逻辑。
装配式内装有更多应用空间,例如酒店、住宅、医疗、康养等。那么,企业就可以深耕细作这些领域,从而成为这个领域的“王”。
目前,中国装配式内装进程还属于1.0阶段;未来2-3年会出现部分标准化,就是2.0阶段;再过5-6年,进入3.0时期,将在全产业链标准化。可预见10年后,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完善的装配式产业链。
来源:佛山陶博会